一、中秋節的來歷
(1)中秋節起源于古代對月的崇拜,至今已歷史悠久。“中秋”這一詞最早記載于《周禮》。因我國占時的歷法,農歷8月15日,正好是一年的秋季,而且是八月中旬,故稱為“中秋”。另外,在一年四季中,每季分為“孟、仲、季”三部分,故秋季的第二個月名為“仲秋”。直到唐朝的初年,中秋節才成了固定的節日。民間尚有“吳剛伐桂、嫦娥奔月”的神話傳說。
(2)總之,根據史籍的記載,古代的帝王,多有祭月活動,日期定于農歷8月15日。因為此時正是三秋之半,故名為“中秋節”。
二、中秋節的習俗
(1)吃月餅
中秋吃月餅,和端午吃粽子、元宵節吃湯圓一樣,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習俗。據說唐朝時期已經有了中秋吃月餅的習俗,但是月餅作為食品名稱并同中秋賞月聯系在一起,則是宋代的事情。北宋皇家中秋節喜歡吃一種“宮餅”,民間俗稱為“小餅”,蘇東坡有詩云:“小餅如嚼月,中有酥和飴。”南宋文學家周密在《武林舊事》中首次提到“月餅”的名稱。傳說元末,人們還利用月餅來傳遞反元信息,說明當時月餅已經走入尋常百姓家,成為中秋佳節的必備食品。長期以來,我國人民對制作月餅積累了豐富的經驗。明清時期,餅師已經把嫦娥奔月等神話故事作為食品藝術圖案印在月餅上。一位清朝文人形容道:“月餅飽裝桃肉餡,雪糕甜砌蔗糖霜”,看來和現在的月餅已頗為相近了。到了近代,有了專門制作月餅的作坊,月餅的制作更加精細,餡料考究,外型美觀,還分成平式、蘇式、廣式、臺式等不同風味。月餅作為吉祥、團圓的象征,寄托著人們的美好愿望,而吃月餅和送月餅的習俗也一直延續至今。
(2)賞月
我國自古就有祭月和賞月的習俗。周代,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活動。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十分流行,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。到宋代,中秋賞月之風更盛,每逢這一日,“貴家結飾臺榭,民間爭占酒樓玩目”。明清宮廷和民間的拜月常目活動更具規模,我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“拜廠壇”、“拜月亭”、“望月樓”等古跡。文人士大夫對賞月更是情有獨鐘,他們或登樓攬月或泛舟邀月,飲灑賦詩,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。如杜甫《八月一五夜目》用象征團圓的十五明月反襯自己飄泊曼鄉的羈旅秋思:宋代文豪蘇軾,中秋歡飲達日,大醉而作《水調歌頭》,借月之圓缺喻人之離合。直到今天,一家人圍坐在一起,欣賞皓月當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節必不可少的活動之一。
除了賞月和吃月餅之外,不同地區的人們也都根據自己的地域傳統和社會風情來歡慶中秋,形成了帶有濃厚地方特色的不同的中秋風俗。如南方許多地區盛行中秋賞桂和觀潮,老北京流行玩兔兒爺,此外還有廣州的樹中秋、安徽一帶的燒塔、香港的舞火龍等等,很多少數民族也有跳月、拜月等中秋習俗,這些活動大大主富了我國傳統節日文化。
“舉杯邀明月,共慶佳節時”,為了響應國家政策,根據國家法定假期規定,結合公司實際,我司放假時間為:2022年9月10號~2022年9月12號,2022年9月13號(星期二)正常上班。
新老顧客在放假期間需要咨詢我司的,請撥打我司工作人員的手機:13711970518
祝大家中秋節快樂,闔家團圓!!